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倒逼建筑业转型。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创新将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业已逐步开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建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对建筑行业发生巨大的转变。从ERP信息到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从数字化的工地管理到实现VR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改变我国建筑业强大的推动力。
在这里,我重点谈一下BIM技术。它的快速发展已经超越了很多人的预期,随着住建部及北京、上海等地区关于推进BIM应用文件的出台,多个城市通过政策和标准的引导,激活了市场,推动了市场,提升了应用能力。如果我们在十年前谈BIM,那仅仅是一个概念,五年前讲BIM,那是在一些重点项目上的推广应用,今天我们讲BIM已经是全国范围大面积的推广,很多城市已经出台了政策。
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维可视化、数据结构化、工作协同化等特点优势,给我们行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有利于推动绿色建设,优化绿色施工方案,优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和安全风险,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益。BIM给这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一方面BIM技术的普及将彻底改变整个行业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根深蒂固的弊病,用更高程度的数字化整合优化了全产业链,实现工厂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现代产业模式;另一方面,BIM在整个施工过程全面应用或施工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有助于形成真正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认为,BIM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方法之一,而这种劳动力的改造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将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下面我来谈一下关于建筑工业化的问题。2015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在未来建筑业的发展中,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2016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常务理事会,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在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具体的一个技术指导工作,充分表示了国家层面对我们这项事业高度关注和重视。在这个意见上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任务、包括考核指标都非常明确、非常具体。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模式,建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转型的需要,更是一次历史的选择,是对子孙万代的负责。绿色,是指导我们“十三五”工作一个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不断发展,我们的国策基础都在增强,但总体上看,劳动生产力提高不大,质量问题一直是我们一个挑战,整体的技术进步还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我们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大幅度提升我们劳动生产力,使我们建筑业更快走向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大力提出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建筑工业化一条重要的举措。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形势非常好,党中央很重视这件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必然选择。一大批建筑企业开始从转型升级中寻求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重要的是,目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诱因,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应该有政治上的责任感,市场化的进步。
前不久,中国建筑学会专门成立了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旨在本行业内构建一个生态绿色体系下的建筑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经营、后期维护以及创新技术互动、交流应用等分享的平台,来达到资源、成果、技术和信息的共享。以往的经验,乃至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训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借鉴。
更长远来看,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年继续推进其城镇化进程,数亿农民将涌入城市,我们将如何培养和教育他们,使他们适应这个现代化社会?我认为通过BIM和建筑工业化的实施,将帮助这些农民工更快地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融入城市的文化。此外,应用BIM和建筑工业化将使我们的建筑更加低碳、绿色、环保,这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
我们将和BIM研究学者、教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众多建筑领域的决策者和BIM中心负责人等一道,深度解读现行的BIM最新标准,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寻求BIM在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应用新思路,紧密把握BIM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引领BIM新发展。
BIM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BIM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IM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IM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BIM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首页:www.bimw.cn,邮箱:488391414@qq.com |